產品介紹
“數字食安”,即運用“互聯網+”理念,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二維碼等新一代移動互聯網技術,變革傳統監管思路與監管模式,構建覆蓋食品安全全程全域的互聯互通、運行高效、響應迅速的智能感知和反應系統,通過公開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和餐飲單位廚房內部操作過程讓社會公眾直觀地了解食品加工過程管理情況,實現政府監管、市場主體責任落實、社會協同、個體參與的全面信息化,推動食品安全治理思路的智慧化、治理手段的科技化、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更好地督促餐飲單位規范操作保障食品安全。
功能描述
建設溯源體系
建設“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平臺”“檢測溯源商務”平臺,通過對食品進行產地來源、交易數據等信息錄入,建立食品流通信息溯源庫,生成可掃碼查詢的溯源二維碼。實現食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詢。一旦發現問題,能夠根據溯源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
完善監管體系
建設“智慧食安監管平臺”,監管人員手機安裝監管APP,具備溯源監管、日常巡查、行政處罰等功能,可實時進行執法監管。

布設監控體系
在中小學校、幼兒園、養老院、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和社會餐飲等單位安裝“陽光廚房”監控設備,消費者可通過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吉視傳媒機頂盒電視端,實時查看廚房操作影像,實現社會共同監督。
健全檢測體系
在全市范圍內鋪設農藥殘留快速檢測設備,通過批發市場快速檢測中心、配送商檢測、采購商抽檢、監管部門抽檢等四道檢測環節確保檢測結果真實可信,所有快速檢測結果實時傳送到“智慧食安監管平臺”。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查詢當天檢測結果。
建設市級食品安全大數據中心
通過檢測、溯源、監控、監管四個體系建設,建成市級食品安全大數據中心,依托該中心可獲取大量食品流通產業鏈的基礎數據;可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點,或者是已經發生的事故,市場監管部門實現對風險的預防或事故的高效處理。
服務能力
技術架構
“數字食安”大數據中心
通過平臺采集到的流通、檢測、溯源、監控、監管、評估、誠信等多元化數據,可以對監管主體形成準確畫像,通過大數據計算出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點,市場監管部門可提前發現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并形成相應預警指令,從而改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傳統方式,由原來的單個企業行為監管過渡到由產業數據形成預防的“數字食安”模式,從而實現“機器換人、機器助人”的智能監管新機制。
數字食安監管平臺
數字食安監管平臺是市場監督管理局所需的集食品經營主體采集、網格化監管、手機APP移動化監管、食品安全風險預警、食品經營主體信用考評于一體的綜合運用平臺。為不同層級用戶呈現不同的即時信息,做到一源多用,標準化的巡查規則、網格化的監管方式、多元化的處理機制,規范監管部門的監管行為。每年度末通過信用考評,自動調整下年度食品經營主體的風險等級、信用等級、巡查頻次,指導監管部門下年度巡查、抽檢、監督等工作。
“陽光廚房”系統
整個系統方案架構分為餐廳部分、視頻安全監管平臺部分。
餐廳
餐廳主要包括后廚和就餐區兩部分。在后廚部署了防油煙相機、高清紅外半球、溫濕度傳感器等用于對后廚操作間的全面的監控。
就餐區部署了信息發布,能作為信息發布顯示器使用。
視頻安全監管平臺
視頻安全監管平臺是整個透明廚房監控的核心部分,所有的針對透明廚房的功能業務在此平臺上實現。
該架構將在每個部署一臺流媒體分發服務器,APP以及PC客戶端將通過視頻發布平臺獲取到視頻轉發的地址,從轉發服務器拉取實時視頻。該方案將要求每個提供一個較大的帶寬。

成功案例
梅河口數字食安一期工程
本項目于2017年初中標,年底建設完成,每日進行農藥殘留抽檢100余批次,累次完成快速檢測7.6萬余批次,陽光廚房覆蓋了全市中小學和幼兒園,得到社會廣泛好評。
伊通數字食安項目
伊通縣數字食安項目于2019年開始投入建設,預計2020年建設完成,現已完成全縣的中小學陽光廚房建設,以及大數據監管平臺的建設,項目完全建成后將大大提升當地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敦化市陽光廚房項目
敦化市陽光廚房已于2019年建設完成,現已覆蓋當地大部分學校食堂,通過實時監控的手段,提升后廚監管力度,降低學校食堂群體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
相關資訊

省宣傳部部長(時任副省長)石玉鋼
帶隊來梅河口市調研“數字食安”工程建設情況

省市場監督管理廳王淑英副廳長
帶隊來梅河口市調研“數字食安”工程建設情況